研学风采|MIB学生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参加“人工智能+金融”产教融合论坛

5月25日,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承办的“人工智能+金融”产教融合论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产业代表等围绕“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商务经济学院金融系老师与全体2023级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原《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陈浩在致辞中表示,AI赋能高等教育,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师生共同面临挑战。面对这一新赛道,高校需要优化人才选拔与评价,提高质量评价水准。同时也需要做好风险防范与学生引导,不要让AI的滥用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黄检良在致辞中提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技术进入各行各业,与各个学科深度融合。而产教融合是高校重新认识产业需求与技能需要、调整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供给的重要途径。



第二环节进行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从数学角度复盘2024年春晚魔术,揭示其背后涉及的同余理论,并向大家讲解勾股定理的商高证明,带领大家追溯数学的根与源,领略古代数学的魅力。



 原中国银保监会党校常务副校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指出在现代金融业中,人工智能(AI)的深度应用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而高科技的应用实质上给金融带来了风险增量,涵盖数据隐私安全、算法不透明性、政府监管、偏见歧视等多方面风险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四次浪潮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深度解读人工智能对金融人才培养、金融人才就业创业的影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张铁铸指出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是金融强国建设的短板,并结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身学科建设现状与大家分享数学金融人才的培养经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就“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金融发展之路”这一主旨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在基础层面,人工智能对数据、算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层面,激励兼容机制的建立与科技伦理的坚守是重中之重。政府、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三方均需要开始思考当局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未来如何面对难以回避的“泡沫”阶段。



上海金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治国指出数量化金融复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硬技能与软技能,并强调在数智时代下AIGC将重塑未来办公形态,只有率先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占得先机。



大模型重塑校园智能信息化管理。百度集团教育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张鑫、 杭州同花顺数据开发有限公司上市/高校/政府三大事业部部门总经理李振科分别展示了百度、同花顺在“AI+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成果。大模型训练的AI助理正被应用于各个教学垂直细分场景,赋能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流程。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人工智能应用专委会常务理事吴海东从背景、设计、举措、实践四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大模型背景下数字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方案,为保障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AI助力行业发展,涉及产业场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各方共同参与。在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人工智能+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数字化时代下对人才的新标准新要求,通过接触这一现实热点话题拓展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对于如何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也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撰稿:刘忆龙

摄影:佚名

审核:李志刚